Site hosted by Angelfire.com: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!

朱邦復

Wikipedia

倉頡輸入法

倉頡輸入法,是由台灣人朱邦復於1976年所創製的中文輸入法,
最初只有繁體中文版本,原名「形意檢字法」,用以解決電腦
處理漢字的問題,包括漢字輸入、字形輸出、內碼存儲、漢字
排序等。1978年由蔣緯國將軍重新定名為「倉頡輸入法」。

朱邦復1980年代初在個人電腦上設計中文系統,以倉頡碼為其根本,
收字數萬,效率甚高。

朱邦復公開倉頡輸入法,不收分文,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。
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,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,
為注音以外最普及的形碼輸入法。以往為正體中文使用地區
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,用於香港、馬來西亞等地。
但台灣由於智慧注音輸入法之發展,以及後繼發明之免費及非免費
等形碼輸入法甚多,「萬碼奔騰」,倉頡輸入法未成主流。

目前選用倉頡輸入法者,除早期使用而不願更換外,多為其普及率考量。

朱本欲以倉頡碼建立一倉頡系統,統一處理漢字所有:

形、意、義、碼、序、辨

等六大問題,故倉頡取碼具有字首及字身的概念,
以字首做為分類,字身做為補充,以便電腦理解漢字。

又由於本以漢字檢索為目的,取碼依據視覺原理,具代表性,
能反映漢字的細微特徵,幾乎所有不同字形或異體字,
都有不同的編碼,因此重碼率為當今中文輸入法中最低。
另外,倉頡輸入法亦為一般系統中字庫最大者,
幾乎所有系統可見的字型,皆可以倉頡輸入法鍵入,
因此也成為漢字文化工作者選用的主要輸入法。